• 美國某項目在BIM運維上的應用

    趙欣 2018年3月28號

    12.png

    一、項目概況:

         Edith Green-Wendell Wyatt聯邦大廈(以下簡稱EGWW)位于美國波特蘭市中心,高18層,建筑面積約5萬平米。項目建成后將作為波特蘭市及俄勒岡州16個政府部門1200多個員工的辦公樓。此項目為改建項目,原結構建于1974年,改造從2008年開始設計,2013年竣工,工程總造價1.4億美元。

         EGWW的業主為GSA,全稱General ServicesAdministration, 中文翻譯為總務管理局。GSA是美國政府中一個獨立的機構,負責管理各聯邦機構的各項事務管理,包括建筑開發、物業管理、建筑維護、環境保護等。

    二、BIM使用

        GSA在美國所持有的建筑約為9600棟,面積約為3億5千萬平方米。其中負責EGWW開發的GSA太平洋西北區就持有超過600棟的建筑。由于GSA的眾多持有物業及政府性質,GSA在EGWW規劃期時便打算在其身上嘗試BIM技術,作為一個試點。

        由于政府的支持,EGWW成了美國最早全過程運用BIM技術的項目之一,并且是美國建筑行業BIM的標桿項目。在2012年中,項目逐漸接近尾聲時,GSA決定將項目BIM成果轉化為運維模型,及基于BIM的運維管理。并將BIM運維管理與傳統運維進行比較,對FiM進行探索。

    13.png

    三、BIM運維管理

        項目的運維管理團隊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對竣工模型的管理,二是對項目電子文檔交付的管理。管理團隊在工作過程中發現,由于在項目初期建立BIM模型時,并為考慮到后期的運維使用,故項目大部分信息在模型中缺失且模型深度達不到運維要求。

        大量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入到模型中,管理團隊為提高工作效率對工作流程進行研究。最后決定將模型細化到以構件為單位,建立運維平臺,每個構件對應一個IP地址,而這個IP地址便成為構件運維信息的庫。這樣,項目團隊就不需要重復地將運維信息添加到模型中,而是對構件所對應的IP地址進行管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構件IP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使模型只是成為一個載體。在項目交付后,如果有構件更換,只需要對相應IP地址的信息更新,而不是更新模型。這樣可避免業主運維管理人員缺乏BIM操作能力所可能帶來的問題。

    四、總結與反思

       GSA是美國最早使用BIM運維的單位之一,EGWW項目已成為美國其他運維項目參考學習的對象,而在EGWW工作過程中所提出的構件IP化現在已經成為了BIM運維的主要思路。但從項目實施中也存在著一些讓人思考的問題。

       首先,管理團隊在項目尾聲時才決定使用BIM進行運維管理,在FiM過程中發現,基于BIM的運維其實是一個BIM工作標準化的過程。如果在項目初期以運維的思維制定標準化工作流程,對項目資料交付及管理進行規范,能節省管理團隊在項目后期的大量工作,竣工交付模型本身就能成為一個初步的運維模型。

        其次,目前市場上的運維平臺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豐富。但仔細思考下,業主的運維管理人員是否真的會用到這些功能。

        EGWW項目結束后對GSA運維人員的采訪時發現,其實如果能做到最基本的項目交付資料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使運維人員能快速找到運維信息,已經能對項目產生極大的幫助。

     

    (原創聲明:本專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合法擁有。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必須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并注明出處。非授權范圍內的使用,原作者將嚴厲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行見BIM聯系我們:

    咨詢熱線:400-992-7283

    email:sevice@bim188.com

    15211646059394883251.jpg

    我的觀點

    牛人希望您寫下您的觀點.......

    觀點碰撞

    暫無評論

    精彩推薦
    更多精彩
    在车上玩弄我的美艳搜子_办公室腿秘书 好爽好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