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三)

    陸一昕 2018年10月17號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三)

    BIM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解讀本周姍姍來遲,這次咱們來說說BIM生命周期的故事,這也是BIM CMM的第二個重要維度“Life Cycle View”。

    建筑的生命周期很長,他涵蓋了從設計、生產(供應鏈)、施工、運維幾個階段,在這每個階段中,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和數據。從BIM信息的完整性角度來看,這些都是BIM信息來源的重要環節,同時BIM數據在這每個環節是需要流轉、協同和復用的。在美國規范中,CMM關于生命周期應用的定義是這樣的: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三)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三)

    目前,我們的BIM應用大部分還是集中在規劃和設計階段,大家主要還是關注了三維建模展示、管線綜合、設計協同等方面的應用;一小部分BIM應用到了生產和施工階段,比如:提取材料清單、造價成本管理、施工方案模擬、施工進度模擬等5D應用。極少部分關注了在運維階段的應用。

    同時,BIM CMM還非常強調數據的無縫流轉和復用,每個階段的數據是需要流暢地傳遞到下游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進行數據疊加,這樣才能使BIM數據的價值持續增長,而不是形成一個個獨立的數據包。當然,我認為在國內,BIM信息之所以無法很好的做到全生命周期和數據高效傳遞、復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們所處的行業是業務垂直型的生態體系,數據協同必然會遇到企業壁壘的問題。

    刨除企業管理的問題,單從技術角度,我們如何能提升BIM在全生命周期的應用能力呢?以下是幾個建議:

    1、提前做好數據規劃

    數據規劃是在BIM實施前非常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我們需要明確定義出各個階段需使用的數據內容、格式規范、數據來源、相互之間的對應關系,這樣才能確保BIM信息既能滿足各階段使用方的需求,又不會造成數據冗余,并為數據協同、流轉做好技術準備,事半功倍。

     

    2、注重編碼規范及應用

    編碼是在BIM實施初期特別容易被忽視的一項工作,因為這項任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很多建模人員不愿意增加工作量。其實,在建模階段即做好編碼工作,是后續數據流轉的關鍵。數據在不同階段的組織方式、使用顆粒度大小都是不同,如果沒有規范的編碼,后續就很難做到數據映射和自動建立對應關系,導致需要額外投入大量人力對數據進行反復核對,造成管理成本直線增加。

     

    3、提高數據準確性

    只有提高了數據準確性,在數據提供方明確數據責任制,才能使下游數據使用方更有積極性去使用準確的BIM數據。

    這期我們先聊到這,下期我們接著聊!

     

    我的觀點

    牛人希望您寫下您的觀點.......

    觀點碰撞
    • 靜鳴驚人 2019-03-11 10:09:45

      你好,我想就BIM在中國發展的遇到的企業壁壘的問題跟您請教一下,業務垂直型,是什么意思,如果說中國的建筑行業是業務垂直型的,那國外的建筑行業是什么樣的發展方式呢,為何BIM就能適應國外的國情呢,具體是遇到了什么障礙,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想清楚,還請多多指教。

      0 0
    精彩推薦
    更多精彩
    在车上玩弄我的美艳搜子_办公室腿秘书 好爽好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