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
綠地海外灘項目位于青島市市北區由綠地控股集團青島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由天元集團青島二公司施工,監理單位為青島萬通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筑面積154968.4㎡,結構形式T1、T4樓為框架-核心筒結構,R1、R3(1~4#)、R4樓、地下車庫為框架結構,主要用途為商業,二期為超高層項目,為市重點工程。
2.項目創新性
近年來,由于建筑業市場競爭越來越嚴酷,為了減短施工周期,避免過程中施工工序穿插混亂和現場物料浪費等,本項目采用BIM+智慧工地的施工現場進度管理技術,通過現場管理終端整合BIM土建機電模型、工人進出場管理、材料管理、生產管理、質安管理等,控制突破了以往傳統施工由于施工前無法直觀地規避一些生產問題,造成的工期延誤、成本增加等問題。
3. 應用目標
利用BIM+智慧工地平臺管理現場,實現項目精細化管理。
利用BIM的進度動態優化技術,對項目施工進度進行動態模擬確定最優進度計劃,利用BIM技術進行現場實際施工進度與施工模擬進度對比,預警進度偏差,及時調整進度計劃,規避進度風險,利用BIM技術多維度提取材料計劃,為物資采購、限額領料,輔助項目材料精細化管控。
利用智慧工地平臺管控現場大宗材料,控制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利用智慧工地質安管理系統預防和管理現場的質安隱患,實現“兩不讓”:不讓危險源轉化成隱患,不讓隱患轉化成事故。
1. 組織架構與分工
2.軟硬件配置
3. 標準制度保障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制造工業工程設計信息模型應用標準》、《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此外,項目部制定了檢視制度和獎懲制度等制度,保障施工。
1.項目研究內容
(1)基于BIM+智慧工地的進度優化研究
BIM的施工現場進度管理技術,第一步是編制嚴謹、合理、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施工方案。
利用BIM技術對施工方案及圖紙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工藝流程、施工段劃分、材料要求、進度計劃等文字敘述,轉換成三維立體模型,預演模擬施工場景,直觀展現施工進度情況,對進度存在不合理的方案,進行提前調整、優化,形成最優進度計劃實施方案,保障項目工期目標順利完成。
(2)基于BIM+智慧工地進行現場實際進度與模型計劃對比研究
在實際施工中,現場技術人員將現場實際施工進度,利用現場管理軟件上傳,系統自動將實際進度與原進度計劃進行對比,對比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預警進度偏差,及時調整網絡進度計劃。
同時,將合同資料、材料計劃、施工方案等任務按時間節點編制到網絡進度計劃中,避免個別環節脫節影響工期,保證各部門進度有效協同。
(3)基于BIM+智慧工地的物資管控技術的研究
利用BIM模型按照已劃分好的施工段、進度計劃等多維度,提取混凝土、鋼筋、預制構件及各種周材用量,進行物資需求模擬,編制材料采購計劃,為物資采購、限額領料等精細化管理提供準確數據支撐,根據現場管理軟件,將計劃材料用量與現場剩余材料量對比,時時預控避免因材料供應不及時導致延誤工期進度,也避免進場材料過多占用大筆資金情況發生。
(4)基于BIM+智慧工地的BIM5D管理平臺的多崗位協同,信息共享研究
通過BIM5D+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現場成本,質量、安全和進度協同管理。
BIM5D管理平臺是通過PC端.網頁段,手機端和BIM云空間三端一云的形式進行現場協同管理。通過PC端進行模型的集成和流水段的劃分,各崗位通過手機端進行現場數據的采集,通過BIM云進行數據的自動匯總分析。領導通過手機端和網頁端進行數據的查看和下載。
BIM模型的輕量化處理各崗位人員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端和網頁端進行模型的瀏覽。
(5)基于BIM+智慧工地的地磅系統
利用物料驗收系統,軟件與硬件結合、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物料現場驗收環節全方位管控,堵塞物料驗收環節管理漏洞。自動讀取地磅及電子稱儀表數據,不允許手工修改;稱重驗收過程通過拍攝驗收現場視頻及圖片,全程監控;超負差、非正常情況及時處理,對賬結算依據,合理訴求有保障。提前將混凝土容重輸入系統,攪拌車載貨及空車過完地磅后自動計算方量可以與計劃方量對比,且過磅時的照片影像資料票據全部儲存便于后期查找并且可以按照多維度統計分析,幫助項目管控成本。
(6)基于BIM+智慧工地的質量安全管理
質量和管理系統實現軟件+硬件(手機、電腦)的結合,解決從辦公室到現場的管理問題,建立安全隱患庫以及規范庫,手機app實現檢查-處罰-整改-回復-分析的PDCA的管理流程(見圖3),集成實測實量設備,讓質量管理更簡單、便捷、直觀。
采用質安系統進行質量安全管理,利用手機端APP記錄問題,對問題流程實現自動跟蹤提醒,減少問題漏項,提高整改效率。管理流程實現閉環,實現管理留痕,減少問題發生頻度。利用大數據分析出項目質量安全問題的分布趨勢和類別以及主要問題的集中點。為項目下一步措施提供數據支持。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網絡),作者(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