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剛剛,四川省住建廳發布通知:決定繼續延長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有效期。
資質證書有效期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的,以及企業資質證書有效期于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屆滿的,資質證書有效期繼續延期至2022年6月30日。
原有企業資質證書繼續有效,在此期間仍可用于工程招投標和工程建設等活動。
自本通告發布之日起,暫不受理資質證書有效期于2022年6月30日前屆滿的上述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延續申請事項。
2020年11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印發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到做好資質標準修訂和換證工作,確保平穩過渡,設置1年過渡期,到期后實行簡單換證,即按照新舊資質對應關系直接換發新資質證書,不再重新核定資質。
轉眼間已到11月上旬,行業內望眼欲穿的“新版資質標準”和“資質改革細則”還沒有公布。后臺有朋友一直在問,經過多方探聽有關領導再次提出資質有效期繼續延期一年,對于計劃升特的可以正常啟動了。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大概還要再等一等,具體以官方通知為準。
資質是建筑業的準入門檻。門檻的高低,決定了有多少人能走進房間“分蛋糕”。門檻高,進入的人就少,房間內的“老玩家”就輕松,分到的蛋糕量越多;
門檻低,涌進的人自然大大增加,競爭激烈,能分到的蛋糕有限,甚至“吃不飽”。(尤其在大環境變化,市場預期不強的背景下。)
此次資質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降低準入門檻”。影響范圍之大是空前的,影響之深遠可能也是超出大家想象的。2010年底,全國有活動記錄的施工企業有70061家;2020年底,這個數字已達到11.6萬家(其中92%左右是二、三級資質企業)。
因此難度之大是必然的。
2、現在升資質合不合算? 高等級資質是無形的VIP卡。特級資質、一級資質,在競標時有巨大的優勢。根據中建協官方統計,2018年底全國有特、一級資質企業6782家,僅占全國有資質企業總數的7.11%,創造產值卻占到建筑業總產值的62.32%,新簽合同額占到全行業的70.33%。(2019、2020年相關數據未公布)
因此大家都擠破頭去升一級、特級資質。資質改革后,這些企業可承攬業務范圍不受限制,受捧熱度必定大大提升。
資質改革后:
1、原10個專業的特級資質調整為施工綜合資質,可承擔各行業、各等級施工總承包業務;
2、原一級資質改為甲級資質,在本行業內承攬業務規模不受限制。
再回到第一個問題,特級資質企業承接業務不受限,表面上看對這些企業是大利好,實際上未必然。過去辛辛苦苦拿到1項特級或多項特級,才能在對應行業實現“承接業務自由”;以后只要有1項特級,就能在10個行業里參與競標。
這就意味著10個行業對所有特級企業放開,面臨的競爭必定更充分。目前占優勢的行業或項目,以后未必有百分百把握中標。換做是你,是支持調整還是愿意保持現狀?
3、關于三級資質企業 門檻降低后,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大量新申請資質企業進入建筑市場。對于存量三級資質企業而言,將不得不面臨以下幾個局面:1)競爭加大,承接項目難了
2)行業同質化加劇,優勢不易凸顯
3)最低價中標或回歸,利潤降低
針對這3點,建議大家做好規劃,提前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變革大潮。至少有三點需要立即著手去做:立足差異化(做專做精)、業務廣撒網(向房建市場之外拓展)、管理數字化(流程規范化,以管理促效益)。
接下來,小編將近2年與建筑業資質相關的數據做一個簡單盤點,以便大家對行業趨勢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1、全國特級資質數量 截至2021年7月21日,全國特級資質數量達915項,分別歸屬720家企業。其中: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達到506項,位居第一,占比為55.3%;
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達到164項,占比為17.92%;
近幾年“公路特級”數量猛增,“房建特級”通過率大幅回落。
2018年新增132項特級資質,公路特級40項,房建特級69項;
2019年新增49項特級資質,其中公路特級33項,房建特級11項;
2020年新增33項特級資質,其中公路特級14項,房建特級10項。
背后兆示的行業結構調整不言而喻!“兩新一重”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將迎來大發展!
3、對行業的深遠影響 首先,行業生態改變。目前的行業結構呈“金字塔”型,特、一級企業牢牢占據頂端,二級、三級企業居于其下,在資質標準限定范圍內承接業務;改革后資質等級縮減為綜合、甲級、乙級,更加扁平化。 雖然總的數量沒有變化,但是乙級企業在行業內占比將達到90%以上,并且這11萬+企業在本行業內可承接工程范圍一致。 其次,升資質難度或降低。住建部的通知提到,除綜合資質外,其他全部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也就是說,以后甲級(一級)資質審批將下放至各省級住建部門審批。 此項調整,對現有的二級資質企業是大利好,升甲級(一級)資質的難度或降低!第三,各省建筑業綜合實力或許有大變動。上面提到甲級資質審批權下方各省,而各省為拉動GDP、保就業,都在出臺政策扶持建企做大做強,特別是各省市龍頭建筑企業。
幾個建筑大省已經對不同企業的定位有了清楚地表述:
扶持綜合、甲級資質總承包企業做大做強(少而強)。
鼓勵專業承包企業“做專做精”(多而專)。
鼓勵強強聯合、兼并重組、股權置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建企由單一型向綜合型發展。
我們建議:
1、特級企業應該利用綜合資質的新政策,向相關領域轉型 ;
2、一級資質企業努力沖擊特級資質;
3、二級資質企業適時升一級;
4、三級資質企業努力拓展經營范圍;
5、鼓勵設計、施工企業按照政策相互申請,走工程總承包發展模式。
能準確找準大勢、跟緊潮流的,一定能夠破局重生!安于現狀、不愿改變的,必然是一點點失去競爭力、最終被行業拋棄!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建筑通),作者(建筑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